雜貨出入口商公會
修建於1954年的麻坡雜貨出入口商公會,平實無奇的外觀上似乎有些老氣橫秋,倒是與它相連的幾間雙層老店屋,在它的對映下更顯現出風華世紀的時代感。其實,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,這些店屋就是南馬唯一的華文中學--中華學校中學部的校舍所在地。當時,前來報讀的學生還包括了一些遠自泰國及印尼的華僑子弟。
Continue Reading
坐落在麻坡四馬路的麻坡漳泉會館建築古意盎然,雖然已被列為受保護歷史建築之一,但該館也致力於朝向國家文化遺產之路邁進,以確保能完善保存這一座陪伴麻坡走過逾70年歷史的古色建築。
Continue Reading修建於1954年的麻坡雜貨出入口商公會,平實無奇的外觀上似乎有些老氣橫秋,倒是與它相連的幾間雙層老店屋,在它的對映下更顯現出風華世紀的時代感。其實,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,這些店屋就是南馬唯一的華文中學--中華學校中學部的校舍所在地。當時,前來報讀的學生還包括了一些遠自泰國及印尼的華僑子弟。
Continue Reading1923年落成的四維堂,是當時稱為“中華學校”的新校舍,由陳嘉庚親自設計圖樣,費約8萬餘元,歷時3年竣工。1939年,擴建了九思樓容納劇增的學生,獲得當時蒞臨麻坡的胡文虎捐獻了1萬餘元。
Continue Reading麻坡也有一座“古厝”,外表古色古香、內部裝潢巧奪天工,矗立在四馬路已有77年歷史,經歷過了歲月磨練,它更散發著一股成熟美,永不褪色!
Continue Reading麻坡老街原本整齊古老的戰前店屋,在時間不停流逝並順應時代發展步伐的情況下,一些已被拆除或改建,取而代之的是現代風格且構造單調的店屋,古代與現在之間不協調,逐漸失去了古而美之態勢。
Continue Reading早期英殖民政府在麻坡的行政重心都在靠近河口一帶,因為當時的河口佔重要的戰略位置,也因此沿麻河畔丹絨一帶還保留了許多建於20世紀初的舊建築物,包括了法庭、民政事務處、警察局等。
Continue Reading報導:蔡緯楊 火車停駛,鐘樓上的時針也停走! 位于麻坡的這座鐘樓建築物,現為麻坡關稅局大廈,但其前身為火車站,所以也是老麻坡人口中的“火城路”。
Continue Reading折衷主义建筑中西合璧 我国除了马六甲和檳城的老建筑值得欣赏外,许多早在19世纪末开埠的华人城镇,都拥有丰富店屋建筑,只是缺乏记录文献和社区集体书写。
Continue Reading